滁州市房屋加建加层改造检测鉴定报告
(1)接层工作要求
本工程主楼拟在现有7层基础上接建两层,至九层,接层范围包括图1所示的主楼和左右两侧楼;南北翼楼接建一层;南楼和北楼各接建一层的工作要求。
(2)现有建筑考虑接层后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标准中,对既有建筑和既有建筑延长使用年限、*复核、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加固修复等,应对其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的明确规定。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对既有结构进行*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时,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建议
根据现场检测、评估和结构损伤原因分析情况,结合需要完成的接层任务,本工程在维修加固和接层设计中,尚需注意以下技术问题:
采取措施提升耐久性
本工程从图纸资料和现场检测中,发现部分墙体、楼盖、屋盖出现了耐久性的一些表征,如一层墙体由于墙体未设置有效的墙体隔潮层,出现毛细吸水现象,致使墙体出现冻融等损伤现象;地下室结构由于所处环境相对较差,出现钢筋锈蚀现象;屋盖部分由于防水失效,引起渗漏和水浸现象,这会使钢筋锈蚀、保护层脱落,进而造成结构构件承载力降低
1.增设抗震横。当已有墙体不能满足抗震需要时,可考虑增设抗震横墙,数量通过计算抗震横墙的面积率来确定。为了让增设的抗震横墙能分担地震荷载,抗震砖横墙的厚度一般不小于240mm,墙的下面做基础,墙**要用细石混凝土和大梁**紧,并与原纵墙妥善的拉结。增设抗震墙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特别对于原建筑的抗震墙较少,抗震墙间距**过抗震鉴定标准要求时更为合适。
2.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技术。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当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或配有钢筋网片的水泥砂浆抹面层进行加固,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夹板墙加固法。
3.混凝土墙加固技术。砖房的混凝土板墙加固与钢筋网水泥面层加固法类似,都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它的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可控制墙体裂缝的开展,且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加固后的建筑物空间减少了一些,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增设扶壁柱的加固技术。该技术属于一种加大截面的加固法,其优点也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似,但承载力提高比较有限,并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在非地震地区用到,它属于间接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做法,种为无黏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属于比较传统的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比较适用于没有比较大的截面,但是可以加大承载力的方法。
装修改造对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非常重要,其对主体结构改造一般有三种情况,主要是在承重墙上面进行打洞,可以将承重墙做成壁柜或者鞋柜,有效扩大房屋面积。还可以把建筑底层改造为店面房,这种改造成门连窗的方式将窗下墙拆除。后一种情况是将非承重墙拆除,把隔墙位置进行更改。
由于主体结构改造对整体结构的*性非常重要,一旦墙体的强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就会造成结构抗力出现下降,而墙体刚度发生改变,地震作用就重新进行分配。在窗下墙拆除以后,使洞口扩大,对结构底层刚度造成降低影响,成为薄弱层。如果上下层的洞口分布不规则,且各层刚度不够,就会使结构刚度中心发生改变,结构重心也会改变,发生地震时,会产生附加扭转,*造成房屋转角以及端部出现地震作用,对建筑房屋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房屋没有较大的整体抗弯能力。建筑物的荷载和结构损伤影响-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地面顶棚和墙壁进行装修的时候,都会造成建筑荷载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当中以建筑楼地面装修改造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建筑楼的地面装修为铺装地板砖,可采用大理石或者木材料。在二次装修时,通常情况下都采用直接在建筑层面上进行铺装,而面层的厚度至少比原先设计多40mm到50mm厚,这就造成了楼面承受的设计荷载加重至少在20%到30%之间的荷载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