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房屋抗震*检测 费用明细
砌体结构房屋质量检测
2.1 资料审查
该宿舍楼经过初步资料审查,该结构建筑、设计图纸及施工的相关资料齐全。
2.2 外观检查
经过现场检查:该结构外观质量良好,未发现裂缝、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等缺陷,未发现主要承重构件翘曲、变形,构件截面尺寸、轴线距离等基本和设计图纸一致。
2.3 材料强度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采用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采用砖回弹法检测砖强度,检测结果表明:强度满足原有MU7.5普通烧结砖的强度,而砂浆强度为M1.0,与原设计强度相差甚远。
2.4 倾斜测量
利用全站仪对房屋进行倾斜及沉降测量,房屋墙角的倾斜率1.5%,倾斜及沉降均在相关规范限值以内。
3 、抗震鉴定
3.1 地基基础
采取局部开挖的方法来检查房屋基础基础构造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无腐蚀、结合沉降及倾斜测量结果, 该地基基础现状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根据地勘资料, 无因地震引起液化、沉陷和地基承载力下降的不良因素。
3.2 砖混结构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
级抗震鉴定
级抗震鉴定主要是对砖混结构的建筑高度及层数、承重墙的间距,构造柱、圈梁的设置、墙体砖、砂浆强度等级以及整体的连接等的检查
抗震验算结果分析
由计算结果可知道,结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中多数墙体抗力与效应的比值小于1.0,说明抗震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3.4 鉴定结论
依据房屋质量检测及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二级抗展鉴定结果, 结合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分析结果,由于砌筑砂浆强度偏低, 该房屋部分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3.5 处理建议
通过以上现场检测、计算分析,结合砌体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得出:
3.5.1 采用板墙加固方法对该楼全部墙体进行整体加固。
3.5.2 对构造配筋不满足9度的可以采取外粘钢板或碳纤维进行补强处理
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对*和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综合的系统决策。体系的选择要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
主要的抗震结构体系
1.多层砌体房屋以砌体(无筋砌体或配筋砌体)抗震墙为抗震结构体系,其中以横墙承重为主的结构体系较为有
利,承重横墙兼作横向抗震墙,纵向自承重墙作为纵向抗震墙,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
2.多层内框架房屋指外墙为砖墙垛(或壁柱)承重,内柱为钢筋砼柱承重的房屋,适用于工艺上需要较大空间或
使用上要求有较空旷的大厅的轻工厂房和民用公共建筑等。
3.底层框架砖房底层要求有较大
空间作商店、服务大厅等,上部则为隔墙较多的住宅或办公楼,是~种上下材料不同、强度和刚度不连续的结构体系。
抗震墙结构全部由纵、横抗震墙
组成的结构体系,其抗震性能较好,在高层住宅、公寓、旅馆等建筑中广泛应用。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 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以北京地区为例,抗震设防烈度为8。,即追赶8。的概率为10%左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建筑*等级
建筑*等级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系数用来确定其施工质量的依据主要供设计在进行建筑物*系数校核。建筑的*等级在有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应以建筑抗震规范为准。
抗震等级
指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建筑物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
重、较严重及一般的4个级别。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抗震设防
指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国家经济承受能力能达到的*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进行建筑物工程抗震设防的基础是建筑工程结构及其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是城市建筑物抗震鉴
定和加固标准的依据。我国*初期照搬前苏联规范,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针对已建成房屋鉴定和加固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新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海城、唐山地震后,积累了抗震设防经验。在抗震设计规范同时,重视提高和改善现有建筑物的鉴定加固,逐步扩大了其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