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未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或者其设置不符合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圈梁及砂浆配筋带应水平交圈、闭合设置,遇有门窗洞口时应上下搭接。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危房中的圈梁常在房屋纵向设置,横墙处断开。这种不闭合的梁对房屋的整体性帮助很小,反倒是增加了房屋的自重,应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
1.4 砌体墙的砌筑方法不符合规范,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构造薄弱,造成墙体出现局部裂缝。应对此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在房屋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沿一定高度设置水平拉结筋,同时保证马牙槎的槎口宽度。
1.5 承重窗间墙小宽度及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小距离不符合规范。这会使得在地震荷载或者长期风荷载作用下,墙体发生剪切破坏,在门窗洞口上方形成斜向裂缝。
据平陆县农村危房改造**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农村危房改造是国家对农村住房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一项补助政策,补助对像是依然居住在C级、D级危房中的农户。其中,C级危房的鉴定标准是屋面和承重墙破损,影响居住*但仍有使用价值的房屋,D级危房的鉴定标准是严重影响居住*,没有修复价值的房屋。
每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房产局均设有危房断定办公室,只要去咨询就能够了,他们会给你一个规范答案,现在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挺好。可是你要注意几点:
风险房子断定是对有特别要求的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保护建筑和高层建筑以及在偶尔作用下的房子风险性断定,除应契合本规范规则外,尚应契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
房子建筑断定职业技能工作收费按不同建筑类别,据实选取房子建筑类型、议定附加项目,将单价加和乘以相关调整系数核算。按本规范民用建筑单栋收费未达6000元按6000元收取、民用住宅单套(间)未达5000元按5000元收取,工业建筑每次收费未达8000元按8000元收.
危房顾名思义就是存在危险不能居住的房子,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倒塌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的房屋。这样的房子一般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定*。根据危房鉴定标准认定,危房可以分为不同等级。
1、危房需由鉴定单位提出*分析、 综合判断的依据,报请市一级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审定。
2、对危房,应按危险程度、影响范围, 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轻、重、缓、急,安排修建计划。
3、对危险点,应结合正常维修,及时排除险情。
4、对危房和危险点,在查清、确认后, 均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住用*。
危房顾名思义就是存在危险不能居住的房子,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倒塌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的房屋。这样的房子一般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定*。
根据危房鉴定标准认定,危房可以分为不同等级。
1、危房需由鉴定单位提出*分析、 综合判断的依据,报请市一级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审定。
2、对危房,应按危险程度、影响范围, 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轻、重、缓、急,安排修建计划。
3、对危险点,应结合正常维修,及时排除险情。
4、对危房和危险点,在查清、确认后, 均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住用*。
危房鉴定标准
1、为确保住用*,对危险房屋的鉴定有所依据, 特zhi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房地产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的房屋。 对单位自有和私有房屋的鉴定,可参考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及文wu保护建筑。
3、本标准提及的构件,是指承重构件;提及的结构, 是指由承重构件组成的体系。
4、对难以鉴定的重要房屋或复杂结构, 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算。
5、构成危险房屋的因素各地有较大差异时, 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执行本标准时,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鉴定方法
1、危险房屋(简称"危房")是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 不能确保住用*的房屋。
危房分为整幢危房和局部危房:
(a)整幢危房是指随时有整幢倒塌可能的房屋;
(b)局部危房是指随时有局部倒塌可能的房屋。
2、危房以幢为鉴定单位,以建筑面积平方米为计量单位。
(a)整幢危房以整幢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计数;
(b)局部危房以危及倒塌部分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计数。
3、危房鉴定应以地基基础、结构构件的危险鉴定为基础,结合历史状态和发展趋势,*分析,综合判断。
4、在地基基础或结构构件发生危险的判断上, 应考虑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还是关联的。
(a)若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则不构成结构的危险;
(b)若构件的危险是相关的,则应联系结构判定危险范围。
5、在历史状态和发展趋势上, 应考虑下列因素对地基基础:结构构件构成危险的影响。
(a)结构老化的程度;
(b)周围环境的影响;
(c)设计*度的取值;
(d)有损结构的人为因素;
(e)危险的发展趋势。
http://liyongjiang.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