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中小学房屋抗震检测机构
房屋抗震鉴定的规定有很多,现在我们来讲一下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在做房屋抗震鉴定时需要符合的规定。
1、框架结构宜为双向框架,装配式框架宜有整浇节点,8、9度时不应为铰接节点。
2、框架结构不宜为单跨框架;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结构,且8、9度时按梁柱的实际配筋、柱轴向力计算的框架柱的弯矩增大系数宜大于1.1。
3、8、9度时,现有结构体系宜按下列规则性的要求检查:
a.平面局部**部分的长度不宜大于宽度,且不宜大于该方向总长度的30%。
b.立面局部缩进的尺寸不宜大于该方向水平总尺寸的25%。
c.楼层刚度不宜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不宜大于50%。
d.无砌体结构相连,且平面内的抗侧力构件及质量分布宜基本均匀对称。
4、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过规定,**过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5、8度时,厚度不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5的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其平均间距应不大于规定的限值。
目前该房屋处于空置状态,在委托方有关方面配合下,对房屋建造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复核了该房屋现有结构布置情况,并对房屋各角点倾斜及不均匀沉降、各楼层主要结构构件(梁、板、柱)的裂损情况、主要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以及配筋情况等进行了现场检查测试。现场检测日期:2014年1月12日。
2.1 建筑结构现状复核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采用DISTOTMlite5型激光测距仪、钢尺等工具对建筑、结构布置及构件进行了现场抽查测绘,主要包括轴线尺寸、房屋层高、结构布置、结构构件尺寸进行了现场测绘。经现场检测,2、3号楼南面阳台屋顶A~B轴之间均没有设置混凝土梁,与设计图纸不符;其余各单元结构布置(梁、柱、构造柱、圈梁、墙体等)与原设计基本相符。
现场对个别柱、梁的配筋情况进行抽查检测,检测方法为:凿开构件混凝土保护层,直接查看构件配筋情况,并辅以SMY-300型钢筋探测仪对构件的配筋情况进行复核。检测结果表明,部分梁、柱截面配筋与设计图纸不相符合。检测结果见表5-1~2。
凿开混凝土构件后,亦对混凝土碳化情况做了检测,发现混凝土碳化程度较小,大部分在2~6mm左右,实测梁柱钢筋保护层厚为20~40mm,故目前碳化情况影响较小。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实质是通过改善结构的构件结构受力的途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少结构的地震破坏。
其抗震加固原则如下: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
要以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为基础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设防要求,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进行评估。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可选择整体加固!区段加固和构件加固。
2)在确定加固方案时。
要对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应查明结构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对已有的损伤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在抗震加固时加以考虑。
3)在确定抗震加固方案时。
如果是抗震鉴定不合格,要重点考虑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恢复功能;如果是静载下出现的破坏,以各种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
4)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中。
首先以承载力为主,侧重于利用承载力的提高来弥补变形的不足;但抗震鉴定结果仅为整体性不足时,仍以改善整体性的加固方案为主。
5)加固后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应**过规定值的30%。
且不宜**过下一楼层 综合抗震能力的20%,**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层的综合抗震能力。
6)同一楼层内。
非承重墙体和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不宜**过未加固的承重墙体的综合抗震能力,否则应加固承重墙体。
7)加固方案的选择要避免发生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
如果发生转移,应对新的薄弱部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