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建*检测内容 房屋改造*检测标准
加层改造fang屋是新旧fang屋的结合,既不同于新建fang屋也不同于旧有fang屋,既有新建fang屋特点又有新建旧有fang屋的特点,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加层fang屋的设计。
本文以厦门华侨大厦扩建gong程为例,讲述加层改造设计前后涉及到多方面的gong作。
(一)原有建筑概况及加层要求
五层框架结构,独立基础,空心板楼面;建成约十五年,使用正常。欲加一层大空间作会议室。原有楼梯已上屋面,不必另加楼梯。
(二)原有建筑鉴定
根据国家规范对原图纸进行复查计算,设计*,构造合理;经现场目测检查,fang屋结构状态良好,未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地震和其他人为因素引起裂缝。
(三)加层设计
通过对原有结构分析并计算,考虑到正常使用约十五年,地基的固结沉降和建筑物自重引起的沉降已经相当稳定,加层不会对原有建筑的基础*及使用造成影响。
(1)为尽量减少原屋面的结构自重,将屋面保温层等建筑装饰部分敲除,采用方便找平的木地板装修,作为会议室的地面。
(2)在纵横墙上新增圈梁,既可作为加层部分的传力构件,又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
(3)采用植筋技术加高框架柱,使框架柱和圈梁与原结构协同gong作。
(4)为了少增加结构的重量,部分墙体采用承重空心砖,屋面采用钢结构屋面。
(1)加层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对原有结构作充分的现场调查,搜集图纸等有关资料;与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密切协调,做到结构选型不妨碍建筑功能、尽可能减少重量、保证*。
(2)加层结构类型的选定应仔细,否则新旧结构不协调,会造成整体性不够或抗震能力不足。
(3)对构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施gong方便和施gong可能产生的缺陷;还要加强对每个施gonggong序的验收,这样既能发现设计之前未能考虑到的问题,又能起到施gong监督作用。
(4)图纸表达应详细准确。加层具有施gong的特殊性,因为加层gong作既有新构件的制作,又有对原有结构的加固处理。
建筑增层改造的原则,合理承载原则在进行建筑增层改造时一定要根据原有的基建承受力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抗震的系数指标要求。在建筑增层改造中应该不**过地基承受力的90%为准,以便适应未来地基下层的可能性。 整体连贯原则在进行建筑增层改造时应该考虑到原有建筑的艺术效果,机应该根据建筑的原有特点精心设计整体要求,做到连贯一致,以符合建筑的整体艺术效果。绿色生态原则在进行建筑增层改造时应该按照建筑的节能、生态、环保的标准要求,注重建筑的绿色生态环保,大限度的做到节能、采光,以接近自然的标准来进行施gong。
2.增层改造的优点
2.1将大幅度地增加建筑面积,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建筑使用功能的增加主要包括屋顶增层、层间增夹层以及新增落地结构。
2.2在既有建筑上增层,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还不影响该区域周边环境的协调。
2.3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更新了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功能、美化环境的要求。
2)结构分析和试验辅助设计
7.1.2 结构分析的精度,应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必要时宜进行试验论证。
7.1.3 在结构分析中,宜考虑环境对材料、构件和结构性能的影响。
3)附录 G 中的有关规定
G.1.2 在下列情况下宜对既有建筑的可靠性进行评定:
1 结构的使用时间**过规定年限;
2 结构的用途或使用要求发生了改变;
3 结构的使用环境出现恶化;
4 结构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
5 出现影响结构*性、适用性或耐久性的材料性能劣化、构件损坏或其他不利状态;
6 对既有建筑的可靠性有怀疑或有异议。
G.1.4 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可分为*性评定、适用性评定和耐久性评定,必要时尚应进行抗灾害能力评定。
G.2.2 既有结构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应以现行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进行评定。
(1)依据有关规范、标准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进行评定;
(2)根据造成建筑结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清责任所属(委托方有此要求时) ;
(3)根据建筑物现状,提出处理建议,如,减少结构上的荷载;加固或更换构件;临时支**;停止使用;拆除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裂缝灌浆等。在做出检测鉴定结论时应注意:
①属学术讨论而规范中没有的观点不宜引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具体处理方案应由有相应设计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完成;
②经济损失问题由其它相关部门确定
(1)依据有关规范、标准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进行评定;
(2)根据造成建筑结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清责任所属(委托方有此要求时) ;
(3)根据建筑物现状,提出处理建议,如,减少结构上的荷载;加固或更换构件;临时支**;停止使用;拆除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裂缝灌浆等。在做出检测鉴定结论时应注意:
①属学术讨论而规范中没有的观点不宜引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具体处理方案应由有相应设计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完成;
②经济损失问题由其它相关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