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单位可以办理灾后房屋损伤房屋*性检测专业

    更新时间:2024-11-27 浏览数:468
    发货地址:广东省深圳市  
    产品规格:一式三份
    产品数量:1000.00平米
    包装说明:灾后房屋损伤房屋*检测
    价格:¥1.00 元/平米 起
    产品规格一式三份包装说明灾后房屋损伤房屋*检测

    什么单位可以办理灾后房屋损伤房屋*性检测专业

    火灾后检测鉴定为例,提出了框架结构建筑物火灾后结构检测的实用方法。通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承载力和详细鉴定评级的检测鉴定,证实了部分柱和梁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对该建筑物的检测与鉴定,可为日后框架结构火灾工程的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从此次地震的灾后现场房屋灾后受损的评估和鉴定看,越靠近震中的地区,特别是丘陵山区、河谷冲(沉)积地带,或靠近断裂带区域,房屋受损较严重,个别区域,地面开裂,坡面开裂塌方。以名山区为例,北部山区靠近震中,本次原县城周边、蒙顶山和北部的建山、万古、中锋、新店和廖场乡镇受灾较严重,从调查来看,建山乡中心学校的学生教师宿舍建在软弱的地基土上 什么单位可以办理灾后房屋损伤房屋*性检测专业,找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李经理  

    火宅后;房屋结构;检测鉴定 
    1、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为六层框架结构,建于20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约2760m2,楼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该建筑物首层为生产车间,二层至五层为库房。2007年6月25日晚18时左右,该建筑物首层由于工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火灾对该建筑物首层主体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给建筑物的后续使用提供可靠依据,对火灾后建筑物的*性进行检测鉴定。 


    IMG_4959
    二、检测鉴定基本流程 
    接受受灾单位委托→到现场进行初步查勘,了解火灾原因,较初着火点,火灾现场燃烧物,火灾持续时间,消防救火时间等,同时调阅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档案→根据现场初步查勘制定火灾检测鉴定方案,确定检测鉴定方法→检测鉴定方案和业主单位,后续加固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沟通,这点非常重要,我们鉴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后续加固施工服务的,因此检测鉴定方案较好得到他们的认可,否则可能会对后续加固设计施工产生不利影响→检测鉴定前的再次现场查勘,主要是了解现场是否进行了相关的卸载,有无比较紧急的*隐患等,一般建议要先把相关荷载卸除,同时对*隐患进行临时处理,确保在鉴定过程中检测人员的*→检测鉴定工作按制定的方案实施→出具检测鉴定报告,并同时和加固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IMG_5296


    三、火宅后房屋检测鉴定 
    3.1检测内容 
    根据该房结构特点、火灾后构件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主要检测内容如下:对火场较高温度进行推定;抽样检测混凝土损伤深度及抗压强度等;房屋损伤破坏状况调查及火灾后结构构件的初步鉴定评级;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和有关资料对结构受损情况进行评估;提供包含上述内容的检测与评估报告。 
    3.2火场温度推定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分别从燃烧时间、结构构件表面特征、燃烧残留物烧损特征三个方面对火灾现场温度进行推断:火灾持续了1.5h左右,取旺火燃烧时间为45min~60min。根据ISO834火灾时间-温度曲线估算火灾室内温度应该在800℃~900℃;部分结构构件混凝土表面显粉红色、浅黄色,钢筋外露,残留混凝土表面起鼓、局部疏松,根据火灾后结构表面特征判断火灾温度>800℃;现场发现钢支架扭曲变形,由材料的变态温度可以推定火灾温度≥800℃。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判断,火灾室内较高温度应在800℃~900℃。 


    IMG_2982
    3.3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 
    火灾时混凝土柱、梁表面温度*升高,在灭火过程中,框架柱、梁表面温度骤降,造成部分框架柱、梁表面混凝土出现酥裂、脱落,因此不适于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柱、梁混凝土强度。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采用钻芯法对该建筑物首层混凝土构件过火后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现场随机抽取芯样15组。芯样切除烧伤区域,通过试验,构件混凝土强度较低值为17.5MPa,较大值34.9MPa,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离散型较大。 
    3.4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配置及受损构件钢筋力学性能检测 

    IMG_4969 (1)
    现场随机抽取12个混凝土构件,经过对钢筋混凝土柱、梁截面尺寸进行复核,原构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利用喜利德钢筋测定仪,通过无损检测与剔凿检测结合对构件钢筋型号、规格、数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钢筋配置满足设计要求。火灾造成首层框架柱、混凝土梁混凝土剥落,钢筋严重外露。为了解火灾对构件钢筋性能的影响,检测过程中对框架柱、梁部分钢筋进行了取样,对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筋的伸长率及冷弯试验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钢筋屈服强度相比钢筋设计值有所降低,受损严重的构件,钢筋屈服强度损失较大达12%。 
    3.5预制板及构件变形、构件表面损伤深度检测 
    该建筑物楼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火灾时预制楼板升温较快,主筋为低碳冷拔钢丝,冷加工中所提高的钢筋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产生了应力损失,同时烧伤导致混凝土板底碳化深度增大,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降低。现场部分预制板出现混凝土爆裂、脱落,楼板出现裂缝和变形,已严重影响了预制楼板的承载力及耐久性。 

    IMG_6009

    五、通过前后两次大地震,两种灾后应急评估,我觉得,在地震活动剧烈区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识,提高灾后重建的质量和效益。 
    1 提高抗震意识,提高国家抗震设防标准,加强抗震设计和验收 
    从国家层面重视,提高地震活动剧烈区域的观测,加强早期预警;对地震活动剧烈区域地震烈度影响区域登记重新认定和划分,提高抗震等级。 
    震后4月26日国家地震局修订了雅安芦山地震烈度图。 
    原雅安地区全为Ⅶ度设防区,按照国家原有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验收,在Ⅷ度以上的灾难面前,“能保持主体结构完好,特别是人群集中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没有垮塌,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这就是对国家规范的一个考验。 
    2 加强地质普查,特别是5.12后震区的地质断裂带考察与识别 
    5.12汶川地震后,国家相关部门对汶川地震做了次生灾害与地表破裂带调查。本次地震后也应作相关的工作,编制芦山地震灾后次生灾害与地表破裂带调查,形成报告和图册。为下步重建和发展提供依据。进行灾区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划分,明确划分出适宜恢复重建地区、不适宜恢复重建地区(生态重建区),或适度重建区。特别关注那些地震活动带以及未知的断裂带。 


    IMG_0256
    该处针对山凹冲沟,基础下为软基或冲沟冲积物为主,重建的建筑系在“5.12”地震后原址重建,施工时基础采取局部换填,分阶开挖或CFG桩处理,本次围护结构地震损害较重。类似的情况在万古乡、中锋乡、新店镇都存在,结合周边的民房破损情况,以及周围地形地貌,在地图上粗略的画出几个破坏较严重的区域,呈带状分布,建山乡**附近有指向震中约1km宽区域,从雨城区的上里镇-中里镇-碧峰峡-建山-万古-中锋-廖场-邛崃市夹关-临济一带,从雨城区的上里镇-建山-万古-新庙-中锋-新店镇一带,在中间狭长平原到毗邻新点的冲沟一带成片破坏严重,我认为这几处属于地震断裂层,“5.12”地震时,上述区域破坏严重,本次地震,该区域反应更强烈,破坏加剧,因此,我认为加强地质普查,加强公共建筑和公益设施的设计前期及选址工作,灾后重建时,公共建筑尽量避免上述区域,虽本次调为Ⅷ度烈度区域,但考虑到实际和投资效益,都应避开上述区域。(如图2) 

    IMG_0227
    3 加强抗震设计和验收,广泛采用“四新”技术 
    我国现有的抗震设计的Ⅶ度设防区,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验收,在Ⅷ度以上的灾难面前,就会**出原来的设计,发生严重的破坏,这就是对现有国家规范标准的一个严峻考验。5.12震后,国家的钢材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GB1499.2-2007(*二部分)国家标准。这里**提出HRBF500E抗震钢筋的概念及相关标准。HRBF500E钢筋是目前国内强度级别较高的热轧钢筋,按钢筋性能指标分为普通钢筋(HRB500)、抗震钢筋(HRB500E)、细晶粒抗震钢筋(HRBF500E)。HRBF500E钢筋对晶粒度、强度、韧性、焊接、抗震等性能指标均提出了较高要求。HRBF500E是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其含义:H、R、B、F、E分别为热轧(Hot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m)、细(Fine),E(Earthquake)地震。钢筋带E钢筋属优质抗震钢筋,使用带E的钢筋,抗震规范并没有说必须或应该,只要求拉屈比,屈标比与延伸率,满足这三项指标的均可以用于一、二、三级抗震框架结构,设计一般不会提必须使用带E钢筋的,只提指标,在公用设施项目中对抗震设防等级有的设计会明确要求。 

    IMG_0285
    (1)目前我国的Ⅶ度设防的钢材力学指标从Q235升到HRB335,较多达到360,日本的规范钢筋可达到490,所以,我们也应学学国外先进的标准,不仅仅是抗震设防提级,跟应该从建筑材料使用标准上提级,造价上虽增加一些,这样新的Ⅶ度设防也能抗Ⅷ度或近Ⅸ度地震,灾区的损失也就少一些。 
    (2)本次地震周围围护结构破坏严重,多为空心砌块砖,我建议,对Ⅶ度及以上地区建筑物四周的空心砌块,应先挂钢丝网,再抹灰,禁止用编织袋类似的材料代替,搭接处保证其搭接长度和宽度。抹灰后再做保温材料,再饰面处理。提高其整体和抗震性能。 
    (3)对重灾区的重要公共建筑,采取抗震支座或减震设计,建议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如建筑物隔震减灾技术,采用叠层橡胶隔震技术。这也是日本、新西兰、美国等国家普遍应用的建筑抗震技术之一,也是成熟可靠适合四川地震多发实际的先进技术。这种技术的较大优点,就是能有效提高抗震设防等级。比如,位于双流机场的民航西南空管局大楼,也是采用了隔震技术。据事后调查,4月20日,早上的值班人员几乎没感觉到大楼晃动,保证了机场飞行空管系统的正常运行。芦山县人民医院也采用该技术,在本次地震中效果很好。广元市中心医院、汶川*二小学、映秀中小学、中心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己建成使用,这些正是隔震技术需急切纳入强制性推广的较佳案例。  采用隔震设计,其上部结构可以依照当地地震烈度建筑设计规范,降低一度至半度进行设计,可节约一定比例钢材和水泥,这项技术有明显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