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荷载*检测鉴定报告
荷载分项系数,荷载值乘以大于1的系数;
材料分项系数,材料抗力值除以大于1的系数;
不同*等级的结构用*系数调整。
压杆稳定的概念4个因素
截面成正比、长度成反比、材料成正比、支点固定方式;当两端固定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0.7L,两端铰支1L,一端固定一端自由2L;
长细比系数小于1。
力的平衡计算
任何物体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运动下,∑X=0,∑Y=0,∑M=0;弯矩图的判断-根据结构受外力的不同,计算结构的弯矩图剪力图;受集中荷载时弯矩图为斜线,剪力图为直线;受均布荷载时弯矩图为曲线,剪力图为斜线。
建筑结构*检测的三个,*性,适用性,耐久性概括成为可靠性
*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控制结构不能出现失稳倒塌破坏—强度要求;
结构适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控制变形、振幅、裂缝—刚度要求;
控制变形的因素4个;荷载,跨度,材料特性,截面尺寸;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低强度等级,结构为50年的混凝土在IA,IB,IC的环境中混凝土小强度等级C25、C30、C35;
钢筋的混凝土小保护层厚度:钢筋的小保护层厚度不能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保护层厚度前提下,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可降低2级,但不能低于C2
1、对干缩裂缝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采用中低热和粉煤灰水泥,减小收缩量和用量;控制水灰比,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保证养护的时间,适当涂刷养护剂以加强养护;合理设置一定的收缩缝。
2、对沉陷裂缝的预防。在上部施工开始之前对松软土、填土的地基进行夯实和加固,避免因填土不实而造成的裂缝;防止地基在混凝土浇筑时被水浸泡;为使地基受力均匀,须保证模板的刚度,确保模板支撑牢固,避免间距过大和支撑底部松动问题的出现;拆除模板时要注意对时间和顺序的把握。
3、对温度裂缝的预防。将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减少水泥水化中产生的热;通过添煤灰和减水剂来降低水化热的程度;适量地添加具有减水和缓凝作用的试剂,以降低混合物的流动性,从而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程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分层浇筑,以增强散热,减小温差;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及时通过覆盖和洒水来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得以冷却。
①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检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情况、试块留置情况及试验结果、混凝土表面质量情况等。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等、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及设计院提供的楼板荷载值。
现场检测项目
⒈检查楼板是否开裂,并对裂缝进行观测;
⒉暂定在所测楼板底部中心处,布置两个挠度测点,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
板底四周边缘布置挠度测点,采用百分表进行量测,我司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挠度测点位置及数量;
⒊试验荷载:
试验加载验算值及大加载值按以下公式考虑,也可由设计院提供试验荷载大加载值。
式3.1加载验算值=恒载标准值(装修层+楼板自重)+活载标准值-已有恒载楼板自重标准值)
式3.2大加载值=1.2×恒载标准值(装修层+楼板自重)+1.4×活载标准值-已有恒载(楼板自重标准值)
装修荷载标准值、活载标准值及该楼板在大试验荷载下允许开裂的大裂缝宽度及挠度值由设计院提供。
⒋加载程序:
①在达到加载验算值以前,每级加载值为加载验算值的20%,持荷10分钟,并进行挠度及裂缝观测;
检测鉴定结论:
1. 该建筑结构布置基本合理,荷载传递路径简捷。2. 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表明,抽检的框架柱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1.6MPa,框架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2.3MPa。3. 所抽检的柱、梁截面尺寸及楼板厚度均满足规范*小要求。4. 所抽检主体结构的柱、梁、板钢筋配置满足规范*小要求。5. 经外观检测该建筑室内外地面与主体结构之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相对位移,上部结构中未出现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裂缝、倾斜等情况。6. 该建筑主体结构及构件中未出现由于结构受力或变形引起的明显可见裂缝,所测构件中未发现影响结构*的可见缺陷。7. 考虑加建后对主体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根据验算结果,现有主体结构承载力满足加层后计算承载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正常使用及维护条件下,该建筑现时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承载力能满足加建至480m2的*使用要求。楼面使用活荷载限值为2.0kN/㎡。